Rss  | 小山屋首页 | 小山会所 | 小山书斋 | 小山画廊 | 小山乐园 | 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小山书斋 > 知识大百科 > 万事问由来 > 常用语的由来

“放风筝”的由来

小山屋
【字体:
小山屋3955
  据史载:风筝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,早在春秋战国时代,就有人用木、竹做风筝,相传其代表人物是木匠鲁班,以“削木为鹞,成而飞之,三日不下。”《韩非子?外储说左匕》上也有记载:“墨子为木鸢三手而成,蜚(飞)一日而败。”《墨子》则记载了“公输子削木为鹊,成而飞之,三日不下。”这些文字记载,都看不出用绳子牵引,加之当时还没有发明纸,因此可以想见,“木鸢”是用木料制作的,用现代语说是靠滑翔的鸟形飞行器,到了汉朝,才出现了用竹制框架、以纸糊之、以绳牵之、放之空中的“纸鸢”。到五代时,李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,微风吹动,嗡嗡有声,很像“筝”声,因而得名“风筝”。

(来源:小山书斋  )

顶一下
上一篇:“临时抱佛脚”的由来   下一篇:“拔河”的由来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栏目导航
本栏目热门